<li id="iw8c8"><dl id="iw8c8"></dl></li>
  • <li id="iw8c8"></li>
    <rt id="iw8c8"><delect id="iw8c8"></delect></rt>
    <rt id="iw8c8"><tr id="iw8c8"></tr></rt>
    <li id="iw8c8"><source id="iw8c8"></source></li>
    咨詢電話

    18986239998

    當前位置:首頁  >  技術文章  >  電位滴定法發展歷程中幾個重要的時間點

    電位滴定法發展歷程中幾個重要的時間點

    更新時間:2019-09-24      點擊次數:2583
       滴定法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,法國化學家Joseph Louis Gay-Lussac正式命名了這一化學分析方法,如今,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,滴定法已經逐步成為重要的化學分析方法之一,并具有應用廣、速度快等優勢,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滴定法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      一、邁向自動化的步:相信,很多人都曾經使用過玻璃滴定管操作過手工滴定,這個實驗現在仍然使用的是滴定原理,但如果要在短時間內得到準確、可重復的分析結果,那自動化是必要手段。自動進行滴定和樣品處理,能得到好的分析結果。
      二、自動配液和記錄數據:1)1949年,*自動電位滴定儀Titriskop問世,該設備是專門為滴定設計的酸度儀,可以通過增強等當量點pH值的分辨率使分析者得到更的結果,那時,滴定曲線(如pH值和滴定劑體積所形成的曲線)仍然只能手工繪制。
      2)1957年,Metrohm用支活塞滴定管取代了玻璃滴定管,大大改善了滴定加液的簡易度和精度。
      3)1961年,臺能夠自動記錄滴定曲線的自動電位滴定儀Potentiograph誕生,標志著又一新的里程碑出現。
      4)1971年,自動電位滴定儀不但能自動記錄滴定曲線,還能對其進行評估,該滴定儀通過集成微處理器具有計算分析能力,這是高性能電位滴定法的開端。
      5)1978年,推出的Titroprocessor 636,將微處理技術和動態滴定結合,這就是說越接近滴定終點加液體積越小,在縮短分析時間的同時增強精度。
      三、滴定法征服了過程分析領域:隨著科技的發展,自動電位滴定儀在其適用的地方普遍運用起來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過程分析工業化,意味著自動電位滴定儀需要堅固的外殼來耐受惡劣分析環境的考驗。1961年,Metrohm在德國的勒沃庫森市(Leverkusen)的拜耳公司(Bayer AG)安裝了*機器人自動電位滴定儀(Robot-Titrator)。這款儀器演化成為后來的多功能自動電位滴定儀440(1966年生產)。之后,過程分析類自動電位滴定儀也集成了微處理技術,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,滴定法現已成為一種、可靠、快速和簡便的分析技術。
      隨著數字電子技術的進步,使滴定管和滴定儀主機結合成為可能,1990年問世的高度緊湊型自動電位滴定儀Titrino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。這款自動電位滴定儀可通過TiNet軟件實現遠程控制。而在三年前,也就是2016年,Metrohm推出了增加樣品通過量且可以連續運行的全新的全自動概念。得益于此,新的自動電位滴定儀平臺OMNIS能夠分析大量的樣品。在軟件方面,界面友好成為軟件界熱詞,這意味著想客戶所想。例如,當需要滴定同一樣品中的幾種物質時,OMNIS將測試結果按樣品歸類,而不是按分析方法歸類。新的OMNIS平臺,使用全新的自動化概念,滿足現代實驗室中分析大量樣品的需求。
    版權所有©2025 湖北捷島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備案號:鄂ICP備15007341號-1    sitemap.xml    管理登陸    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    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鄂托克旗| 九台市| 洪湖市| 盘锦市| 柘城县| 黄大仙区| 德阳市| 陆丰市| 赣榆县| 东安县| 平利县| 潜江市| 广水市| 鄂托克旗| 庆元县| 沅江市| 连云港市| 申扎县| 九江县| 延川县| 星座| 赤峰市| 福泉市| 毕节市| 贡觉县| 炎陵县| 祁阳县| 乐至县| 讷河市| 张掖市| 咸丰县| 车致| 靖江市| 岳阳市| 许昌市| 义马市| 哈尔滨市| 资源县| 赤城县| 饶河县| 南安市|